“JENESYS2025”日本大学生代表团
本项目应中国日本友好协会的邀请,派遣大学生、研究生华赴,通过访问高校、参观相关企业和设施以及开展交流等形式,促进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增进两国青年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加深相互理解。同时通过参加5月29日(周四)在北京举行的中日青年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中日两国友好关系。








活动概要
参 加 者 | 97名(日本大学生与研究生等91名、团长、日中友好会館事务局等5名) |
访 问 地 | 上海市、江西省、北京市 |
日 程 | 2025年5月24日(周六)~5月30日(周五) 7天6晚 |
日程
5月24日 | 从上海浦东机场入境 |
5月25日 | [考察] 上海博物馆 |
[午宴] | |
前往南昌市 | |
5月26日 | [考察] 滕王阁 |
[学校访问·交流] 南昌大学 | |
[考察・体验] 南昌VR科创城 | |
[欢迎会] | |
5月27日 | 前往景徳镇市 |
[考察・体验] 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中心、陶瓷彩绘 | |
[考察] 农村振兴(寒渓村)、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 | |
5月28日 | [考察]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 |
前往北京市 | |
[考察] 永定门 | |
5月29日 | [学校访问・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 |
[中日青年友好交流大会] | |
[欢送会] | |
5月30日 | [考察] 故宫博物院 |
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出境 |
参加者感想
● 访华前,我对中国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本媒体和社交网络信息的影响。这些信息有时具有片面性,在不知不觉中给我灌输了对中国的负面情绪和成见。但是,当我真正踏上中国的土地,亲身接触当地的文化与生活时,这些刻板印象彻底动摇了。我意识到,我一直以来都是通过“日本人”的滤镜来评价和理解中国的。所有与我们交流的学生和民众都充满热情,将我们视为独立的个体真诚相待。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推动日中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每个人的意识都至关重要。不要用“日本人”“中国人”等民族意识和国民性的大框架来看待对方,而应当努力地将眼前的人当作“个体”去沟通和理解。我觉得这种点滴积累才能构筑起真正友好的基石。
● 此次中国之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中国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强大实力,以及这种实力背后的青年一代的强烈爱国情怀。在访问过程中,从建筑规模、旅游设施到城市基建的完善程度,无不彰显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国家战略的丰硕成果。与此同时,我也注意到这些成果是如何被系统性地打造成“国家魅力”的,切身感受到了宣传战略的高明之处。
通过与当地学生的交流,我了解到了更加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颠覆了我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所获得的单一认知。他们既对自己的国家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同时也真诚地关注我们日本的年轻人,这让我感受到了相互理解的可能性。此行最大的收获是“打破成见”和“实地考察的意义”。今后,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国际视野,重视从多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
● 在南昌大学的交流活动中,一位日语专业的大一学生向我展示了他们正在使用的日语教材。这本教材从第一页开始就收录了包含日语特有暧昧表达方式的对话课文,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的学习态度之严谨。我还了解到,中国人口众多,上大学的竞争是日本无法比拟的。另外,我还注意到很多学生都喜欢日本动漫。第一天晚上散步的时候,我不知不觉走得太远,想打车返回住处,于是向便利店的大叔求助。没想到,他不仅热情地帮我叫了出租车,甚至还替我支付了车费。这与网络上所谓“中国人情冷漠”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我真切地感受到这里也有心地善良的人。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只看到了美好的一面,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坚定地认为应该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真实面貌”。
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带我参观了校园。期间他们言谈举止自然随性,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让我觉得他们的生活与我并无二致,都是普通的大学生。这让我不禁想到,“国家”之间的壁垒或许比想象中要低得多。
● 我虽然对中国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但通过实地走访看到的“真实中国”仍令我感到震撼。中国可以说是亚洲乃至世界的超级大国。当我亲眼目睹14亿人口迸发出的蓬勃活力时,我迫切地想要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因此,我希望以此次访华为契机,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政治以及中国人民思想根基的了解。在中国,随处可见写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醒目招牌,带有“政治宣传”性质。下方整齐排列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个关键词。其中,我特别关注的是“公正”和“法治”。
我听说习近平主席爱读《韩非子》,我也读过岩波文库出版的《韩非子(第一册)》。当然,韩非生活的时代与当代中国大不相同。然而,我还是觉得现代中国所提倡的“公正”“法治”或许与韩非子的思想有着相通之处。二战结束后,我们日本人接受了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开始意识到“民主”等同于“法治”。这种理念推动社会稳定运转,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经济大国,奠定了日本作为西方阵营成员的地位。若将西方“民主”和中国“民主”的关系类比为“法治”和“守法主义”的关系,则颇具深意。讨论两者孰优孰劣,必然会涉及到在不同社会生活的人们的思想,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我认为双方的价值观应该相互尊重。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现实中的中国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但我对中国人民的印象始终如一。此前,我在日本接触过的中国人都很亲切,这种印象在这次访华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另一方面,与我的预期大相径庭的是城市和经济的发展程度。与我贫乏的想象不同,每个城市都建设得非常完善,杰出的城市规划让我大饱眼福。即使是农村地区,道路和公共设施也整洁美观,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通过此次访华,我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很大变化。我认识到,在这个“百岁人生的时代”,为了与中国开展交往,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尊重中国的根本思想。